我们到底要不要《终身成长》?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06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啊,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冥读写跑”的终身学习者。

今天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和大家一起回顾我三年前在北京借调时,读过的一本《终身成长》。
 本文共2156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如果让我选一个符号来描绘我的一生,我觉得是一个底部圆润的✅。
前半段高开低走,是我的学生时代。
后半段缓慢上升,是我进入社会后。
而转变的契机,是缘于我遇见并接受终身成长的理念。

一、本书简介

大家或多或少听过“成长型思维”或“终身成长”的概念,这个概念从哪里来呢?
来自《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
一句话介绍这本书:人应该培养和拥有成长型思维而不是固定型思维
本书通过由浅入深的思维剖析和大量丰富的案例,让读者明白成长型思维模式有什么好处、产生的原因、如何培养以及怎样传授等等。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
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自己固步自封不敢尝试,而成长型思维能让自己跳出舒适区不断成长进步。
如何迈出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步?
来看四个场景:
1.意料之外的挫折;
2.一个新的挑战;
3.一切都是我应得的;
4.我的生活从不会出问题。
反思下自己,是否对挫折或挑战感到厌恶逃避,害怕别人认为自己不聪明,害怕生活出现任何变动?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
试试用成长型思维吧。只需要换个方式看待场景:
1.积极面对挫折并想办法解决,不把它当成对你的否定;
2.开放心态,积极融入新的环境;
3.有的人脱颖而出,是靠着他们付出的努力,你也可以。
4.当生活出现问题,比如一段关系变坏,不用逃避,勇敢面对,不是为了责怪自己,而是克服自己的恐惧,与关系方进行必要的沟通。

二、我的成长经历

我是认同这个概念的,就是觉得书本有点过于长篇大论。
书里举了一个改变思维模式后给自作者己带来成长的案例,我也感同身受,分享一个自己的故事。
大家应该还记得小时学的《伤仲永》,仲永年幼时厉害,大了却不过尔尔。
我的情况也类似,入学早,跳过级,没少被别人夸过聪明叫过神童。我自己也一直努力维持着”聪明”的形象,开始还能应付,随着升入高中,慢慢意识到很多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骨子里面心虚得很。只好选择不尝试没把握的事情,害怕别人嘲笑。
慢慢地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现在更是如伤仲永文中所说“泯然众人”了。
直到一次考验的失败,把我彻底打回现实。那段时间我闷头看了好些书,也接受了亲人朋友的开导,我痛定思痛,知道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的道理。
原来大部分我们看到的厉害,都是方法+努力+机遇等因素习得的,只有掌握好的方法不断努力才会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开始接受自己,不是认命于自己的平庸,而是接受自己需要努力的事实。
后来从事程序员工作对我也是一种促进,程序员思维给我带来的两个好处,就是分步骤地拆解问题和敢于从自身找原因。
特别是后者,让我很受用,也跟成长型思维有相似性。
就是出现问题之后,我会先习惯性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写的代码出bug了,有就马上解决,没有就再和对方沟通,或一起想办法解决。
最近几年看笑来的书,听吴军老师的课,慢慢引导我具体怎么做来践行终身成长。

三、家庭教育

这本书也讲到了拥有成长型思维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假如你有孩子的话,你平时是怎么夸他的?是夸他聪明、智商高,还是夸他的策略、他的努力?
书中给出了答案: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不应该表扬他们的个性特征,应该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批评也是同理,给予建设性的批评。
要让孩子认识到父母不是在评判或者否定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学习和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对学习某件事的兴趣。
我想到了父母对我的教育,以及我对大橙小原的教育。
父母那时候不知道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概念,但幸运的是,他们在教育我时,凑巧扮演了两个角色。

母亲一直给予肯定和爱,父亲对我期盼很高,会批判我,也会手把手的教导我改正和提升。

我算是在父母亲教育的优点和自身学习下成长。
对于橙子的教育,我的出发点是引导他成为身心健康能应对未来的人,所以在陪伴的时候我是给予百分之百的爱,然后他取得了成绩会肯定他的努力,做错什么也不会去批评他的人,而是一起找原因并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
今天学了这个成长型思维模式后,今后的教育,我会努力改善,更有针对性。

四、写在最后

以上大部分内容,都是三年前,我在北京借调时做的读书笔记。

三年后,我对终身成长有了新的理解。

我觉得终身和成长都不靠谱。


现在看到各种渠道提终身会员,就是要做好随时跑路的心理准备。当然,终身可以是勉励自己的词句。


而成长这个词有些功利,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只是缓解自己的焦虑罢了。


我比三年前的我成长了吗?当然,大家都成长了。成长了多少?成长速度快不快?达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期待了吗?


不知道。


唯一我觉得成长了的,就是心态更平和了,可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对待任何事情。


因此,比起“终身成长”,我更喜欢用“终身学习”。


学习,既要学,也要习,还要爱上学习。


至于成长与否,终身与否,交给时间去评判。

图片

往期回顾:

读后感  《自学是门手艺》之清晰明确的观念

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26/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26/1200 天。

作者: Carlxu

Carlxu Tag:90后、早熟、职业经历丰富、终身成长。 新进医疗行业的前程序员,现任职于某省级医疗机构信息中心。 早熟:3岁学前班、15岁上大学、23岁硕士毕业,24岁成家。 职业经历丰富:6年换了4份工作,体验了国企、民企、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拥有市级-省级-国家级机关内的工作经历。 读书成家早,那是听从家人安排。跳槽多,那是缺少职业规划。31岁这年,我成了两个娃的爸爸。 今后,我将和“大橙小原”一起,不断习得新技能、在一个领域深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终身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很高兴能认识您! 让我们携手同行,体验未知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