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某晚,花花在书房电脑上看网课直播,我在一旁带原子。只见花花不时把有用的课件截图下来,发到自己的微信聊天窗口里,记录得很认真。看了一会,我笑着问她,你回头还会抽时间看这些图片吗?下次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还找得到不?她没搭话。过了一会,扭头问我:那你一般是怎么记笔记的,有什么好建议?
去年底,我把自己的笔记工具迁移到Logseq
,确实觉得好用,于是逢人便口头安利,却从没跟花花说起,罪过罪过。借此机会,我打算通过文章的方式,为身边朋友系统推荐Logseq
,以及如何使用它搭建起个人笔记系统。虽然网上对Logseq
使用的介绍和评测很多,但分散在不同平台,而且大多侧重某一方面。难以查找,也没有身边人实际使用感受那样有说服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介绍我使用这套:”Logseq+私有云(苹果iCloud/安卓坚果云)”工具搭建个人笔记系统。
我是如何使用这套工具的?
我单位办公环境是win10
,家里用win11
和
Mac
,手机端用iOS
。通过Logseq
电脑端和手机端,配合iCloud
(没出iOS
端时用坚果云)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和共享,基本满足我日常工作生活记录需求。
我的日常使用场景按频率主要分为这么五类:
•(工作管理)早上到办公室后打开Logseq
,首页置顶的是今天时间戳的文档。我一般会按照优先级把今天要做的三件重要事情写下来,然后逐件拆分处理。记录信息实时通过云同步到云端,沟通需要时,用手机端查看或微信分享。下班前对一天所做的工作进行复盘,回家后如有需要,可以继续把未完成的工作做完。月底或年终基于每天工作记录形成工作总结。
•(随笔记录)有时候脑海里有一个好的点子或对某事有所感悟,在电脑或手机端及时记录下来,打上相关主题标签。空闲时对有分享价值的主题内容整理形成文章。•(读书笔记)开始阅读或整理一本书,我会通过[[书名]]
新建一个页面,在页面内链接电子书pdf文档,在文档内标记,或导入kindle阅读时做的笔记,再基于书本框架和所做笔记输出书评。
•(素材收集)配合简悦
对感兴趣的文章进收集、整理和归档。
•(科研场景)新建一个某个研究方向的页面,配合zetero
工具实现文献查看、标注、摘录和引用,搭建论文框架。
如果你正好也有以上某种或几种场景需求,或对搭建个人笔记系统兴趣,可以继续往下看。也可以直接无门槛体验下这套工具,觉得好用我们再随时交流。
这套工具是什么?怎么用?
Logseq 是一款注重隐私(数据存储在本地)、开源、双链、多平台的Markdown笔记工具。上手简单,功能丰富,可以记录想法、笔记、GTD管理等,还有多种插件扩展功能。
坚果云 是国内国内唯一支持WebDAV云服务的个人同步网盘,小文件存储的话免费套餐完全够用。
软件下载地址:
Logseq:(https://logseq.com/)[1] 电脑端[2] 苹果端[3] 安卓端[4]
坚果云[5]
你可以下载Logseq
电脑端开箱即用,当做一个本地记事本,也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标签和任务处理,一定会有惊喜;还可以配合云和多平台客户端实现跨平台工作协同;等用熟练了再慢慢探索插件、查询等定制化功能;如果觉得用不惯也没关系,这段时间记录的数据会一直保存,可随时迁移到新平台。
我们为何要记笔记?
通俗来说,是为了避免忘记,以及需要的时候想起。
记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过了读书时期的我们,日常记笔记的最多场景,应该只剩下开会的会议记录了。可如今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新知,自己也会产生很多感悟和想法。那些网页如果只是加入收藏夹,注定会吃灰和被遗忘。而感悟和想法如不及时记录下来,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笔记系统?
我觉得是使记录的知识真正被自己用到。
我们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跟别人讨论、写工作报告、输出一个主题时,模糊记得曾经看过相关的案例或认可的观点,当时收藏过或者专门记录过,可现在找起来却毫无头绪。运气好的话,最终低效率地找到,却大概率用不上了。
为什么会这样?就像收纳房间,我们接触的知识太多太杂了,它们零散杂乱地摆在我们的房间,没有分门别类,没有建立索引,需要使用这些内容的时候,当然找不到它们。
因此,随时地、自发地、系统地把每天认知的输入和输出记录下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此日积月累,我们建立起了个人笔记系统,有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个人笔记系统有很多称呼,有叫个人知识库
,还有第二大脑
,以及数字花园
等。其实含义都类似,目的是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知识系统化、索引化,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取运用,减轻大脑记忆负担,让大脑集中精力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
引用网络上对这几个称呼的定义:
第二大脑
,一个存储了你所学到的所有知识、收集到的资源的外挂知识库。它是一个存储和检索系统,将知识拆解为一个又一个知识块,可以被转发到不同的时间点,以便复盘、利用或删除。
花园
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迭代性的网络,网络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安排和重新排列。花园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它的各个部分都在缓慢地发展,并且相互之间有关系。它是迭代的,四时美景不同。我们不断地以一种偶然的方式为花园添加种类和事物,使许多未来的、不可预知的关系成为可能。
我个人比较喜欢数字花园
的概念,它把知识生长过程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更好地安排工作和记录生活。借助于每天自动生成的日记以及软件自带的GTD
工具,我能更直观地总览和高效地安排手头的工作。卡片的记录方式也很方便,我只需要建立一个标签,写上几句重点,后续围绕这个标签可随时补充。没用笔记系统前,好多待办工作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到月底只感觉天天忙却记不起到底做了哪些。现在每月的工作总结轻松写就,交代的事情也基本上不会被落下。
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地归纳和输出知识。比如我最近利用Logseq
建立了我们科室业务相关wiki
网页,发布到内网供同事随时查看。
我的笔记工具迭代过程
最开始可以追溯到读书时期的纸质笔记。记得读高中那会,每次看到优美的文字,我都会找一个小本子抄下来,偶尔也会记下自己的感受,这些记录就这样散落在好几个笔记本里。随着升学、搬家,现在还能找到的也就剩一本了,上次书房整理还差点被花花给扔了,被我从垃圾堆里抢救了回来,抚摸着泛黄的纸张,读着当时那稚嫩的文笔,诸多往事涌上心头。纸质笔记固然一纸一笔即可开记,但缺点也很明显,散乱、易丢失、不便索引、记录耗时长。
读大学后,有了电脑和手机,我的笔记电子化了,文本txt和备忘录是我主要的记录方式。我会建一个自己的文件夹,建上几个文本文档,看到好的网文就一顿复制粘贴,有感受时写一段,打个时间戳。电脑、手机是换了好几代了,之前的那些记录也不知散落去哪儿了,脑海里也未留下分毫。备忘录却忘得一干二净,也是挺讽刺的。
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尝试过各种的笔记工具。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都用过一段时间,但格式支持受限,特别是数据在对方服务器,安全性不高,迁移也麻烦。后来接触并掌握了Markdown
的通用文本格式后,把之前的笔记都导出来转换成Markdown格式,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文档库。数据通过坚果云同步,跨平台用不同工具打开(windows
用Typora
,iOS
用Mweb
),逐渐积累了50余万字、10G+的数据。
2020年卡片式和双链笔记风靡,我开始寻找支持这两者的工具。了解Roam Research
觉得太贵,obsidian
被教程和插件劝退,去年8月,偶然看到一位博主推荐Logseq
并试用,整体感觉不错,能满足我现有的需求:免费,双链,界面颜值高,数据迁移方便。我把它用在上文提到的几种场景里,除了偶尔的不稳定,整体体验还不错。最近终于等到iOS
手机端,也很简洁好用。
还有什么可改进的?
软件方面:数据量多了的话,软件读取速度变慢,操作会有明显的卡顿;稳定性有待提升,经常一升级插件都没了,有些配置要重新配;电脑和手机端的跨平台使用比较拉胯,iOS
手机端要是支持WebDAV
就好了,iCloud
在windows
系统用起来真的难受。
个人方面:精力有限,软件功能只使用了不到50%,高级如检索等功能还需要摸索;很多遗留的待办事件没及时处理,很多旧的笔记也未及时整理;标签比较随性、没有形成体系。最主要的问题是,笔记系统算是建立起来了,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结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我是如何选择并使用Logseq
这个软件来建立个人笔记系统,并浅显地探讨了建立个人笔记系统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建议。
这些年来,我个人觉得我的笔记系统让我收获良多。一个最明显的收获,就是哪怕过了好些年,曾经工作的一些过程文档我随时都能拿出来。还有借助日常的及时记录,我也陆陆续续在公众号上输出了一些文章,虽然文采不咋地,但这是个人沉淀的一种方式。这些笔记见证着我的成长。
今天,我强烈推荐我的朋友们都建立起自己的笔记系统,用什么工具都无所谓。软件毕竟只是工具,目的是管理好你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开始,打开你趁手的工具,每天写上几个字或一段话,日积月累,慢慢构建自己的第二大脑,开辟属于自己的数字花园。
这套个人笔记系统,让我们在未来某天需要时及时索引调取,能协助指导我们的行动,输出我们的个人智慧,更好地应对这不确定的世界。
最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欢迎您留言讨论以及推荐其他好的使用方式。
References
[1]
logseq:: https://logseq.com/[2]
电脑端: https://github.com/logseq/logseq/releases/download/0.6.6/Logseq-win-x64-0.6.6.exe[3]
苹果端: https://apps.apple.com/cn/app/logseq/id1601013908[4]
安卓端: https://github.com/logseq/logseq/releases/download/0.6.6/Logseq-android-0.6.6.apk[5]
坚果云: https://www.jianguoyun.com/s/downloads
OKR + GTD + Note => Logseq ·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
The PARA Method: A Universal System for Organizing Digital Information
App+1 | 姗姗来迟的 logseq 移动版,能否满足你的期待?
请问mac、windows、iPhone的多端同步是怎么做到的?我是把icloud里的Logseq文件夹同步到坚果云上,实现mac和windows同步,但是在windows系统编辑的时候,常常会发生丢失正在编辑的journal的情况,需要在坚果云的垃圾箱里找回。盼回复,谢谢~
感谢您的留言,不好意思现在才看到。我之前同步是用的坚果云,后面ios版本出来后换成了icloud,还是会有一些同步问题,但坚果云同步的时候倒是没遇到您说的这种情况。如果对数据稳定性有要求建议可以考虑用git,详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1900.live/logseq-auto-commit-sync/,Logseq还有个QQ群1128620762,可以加一下在里面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