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22:14:39 读万维钢 《智识分子》
-
做一个正常人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先结婚后生孩子;第二,从高中毕业;第三,有份全职工作。
-
学习宪章学校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经验,运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框架,用教育创新来脱贫。
记录橙原爸生活、工作、成长的点点滴滴。
做一个正常人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先结婚后生孩子;第二,从高中毕业;第三,有份全职工作。
学习宪章学校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经验,运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框架,用教育创新来脱贫。
#认识自己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自己的性格,我会用“内向敏感型”。
相对于一群人的狂欢,我更喜欢春日的暖阳下捧本书看一下午。看到动人的场景画面会偷偷抹眼泪,对别人不经意的举动会考虑良多。
办公室邻桌有一位爱看书的小姐姐,桌上总会有两三本在读的小说,她空闲的时候,就会安静地埋头在书香里。这本“夜莺”正是她刚看完不久的书,说特别推荐,于是我跟她借过来。
果然,情节丝丝入扣,拿起就不舍得放下,五百多页的书,我仅花了三个午休时间就给看完了。当翻完最后一页,我觉得还不过瘾,思绪仍停留在书中描述的世界里缓不过来。
最近,身边陆续传来亲戚、同学、同事阳了的消息,我们一家还坚挺着暂时没有症状
周末第一天阳光明媚,我和花花决定带宅家半个多月的大橙小原出去放放风。当然不是去人多的地方聚集,而是打算去山间河边露个营,或者慢车溜达也行。
上午十点,我们戴好口罩,准备好食粮就出发了。
医疗数据如何在安全合规前提下应用于科研分析?特别是流程审批后的末端数据应如何管理确保可控?
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省内其他两家兄弟单位的同仁,基本有了改造的思路。
调研的两单位前置审批流程大同小异,数据导出这步各有不同。甲单位是将数据脱敏后Excel导出给研究者,后续数据流向和处理权在申请方。乙单位给研究者提供纯内网虚拟桌面,数据可在科研平台上处理,也可导出到虚拟桌面上用数据分析软件处理,结论或图表可二次审批后供论文引用,封堵可导出的渠道,确保原始数据不出外网。
明显乙单位的更安全可控,但是建立在其基础设施完善条件下。我单位应如何改造呢?
前置审批流程是必须的,数据不出网也应该是原则。具体可按改造量分三步走。最基础的是提供几台受控的科研环境电脑供研究者使用,数据在可控电脑里流转;中级的就是内网改造成完全隔离的数据分析环境,数据在内网流转;高级的是科研平台提供全部分析服务,数据在平台流转。
两个感触:多和先进地区优秀的人学习;要像同仁一样对自己经手的业务如数家珍。
–2022年11月01日工作笔记
今天从达叔的文章里让我对“收入”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有个经济学家系统论述了收入的四个层次:货币收入 真实收入 物质收入 享受收入
货币收入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工作理财等拿到手的真金白银,这些收入是真实的么?10年前的1w和今天的1w是等同的收入么?明显不是,我们要考虑购买力通货膨胀等因素。
于是引申出第二层真实收入。也就是你当月赚的钱到底能在市场换来多少价值的东西,欧洲人面对能源紧缺、物价上涨,真实收入是直线下降的。
那人赚取货币目的是为了啥?碎银几两能解能解世人慌张,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被隔l的时候、战z的时候,买不到吃的,再多的货币也没有用。一个月给你1w块也没用,不如来点实在的物质收入。
最后一层享受收入,你的收入大部分都被你消费掉了提升了你的生活质量,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享受收入,如果你舍不得花或者花不掉,多余的仍然只是物质收入而已。说实话这一层我还不太能感受到。
知道收入的概念有什么用?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又好像在这不断变化的大环境里,你能更好地感知身边的一些事,在踩t的大危机来临之前避开那里,或者做爬上广告牌的那个人。
2022年10月31日日记
不要因为在乎别人的看法而放弃自己的进步。
我们常常会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畏首畏尾,希望自己是个小透明。读书的时候坐最后,开会的时候不发言,工作的时候不冒头。学业不突出,工作不突出,财富不突出。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学业工作生活,一晃就十几年过去了,还在原地踏步。你怕什么呢?怕同学同事嘲笑?几年后他们大部分都是不会见面不会联系的人。你为何因为这些和你人生不相干的人而烦恼?
就连每天写点东西自我总结自我提升,也担心周围的人会怎么看而不敢发表,怕什么呢?不记录下来怎么沉淀思考,不发出来让人批判怎么进步?
让老师看到你,他才能教导你。让老板看到你,他才会提携你。让优秀的人看到你,他们会帮助你。
该写写,该说说,该做做,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蹉跎岁月。
趁年轻多折腾,别畏难别害怕,抓紧机会提升自己,去打更大的boss见更大的世界,如此你才能在风暴里生存下来,才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2022年10月30日记
上月某晚,花花在书房电脑上看网课直播,我在一旁带原子。只见花花不时把有用的课件截图下来,发到自己的微信聊天窗口里,记录得很认真。看了一会,我笑着问她,你回头还会抽时间看这些图片吗?下次需要这些知识的时候还找得到不?她没搭话。过了一会,扭头问我:那你一般是怎么记笔记的,有什么好建议?
去年底,我把自己的笔记工具迁移到Logseq
,确实觉得好用,于是逢人便口头安利,却从没跟花花说起,罪过罪过。借此机会,我打算通过文章的方式,为身边朋友系统推荐Logseq
,以及如何使用它搭建起个人笔记系统。虽然网上对Logseq
使用的介绍和评测很多,但分散在不同平台,而且大多侧重某一方面。难以查找,也没有身边人实际使用感受那样有说服力。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主要介绍我使用这套:”Logseq+私有云(苹果iCloud/安卓坚果云)”工具搭建个人笔记系统。
继续阅读“使用Logseq搭建个人笔记系统”今年下半年,橙子跨入了小学一年级,他人生阶段的一个里程碑。
跟大多数家长们一样,入学前我们还担心他是否能适应小学新生活,但从这两个月他的表现情况来看,我们多虑了。橙子基本做到了每天早早地起床,笑呵呵地回来,积极分享他在学校发生的新鲜事,对照教育部今年新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方面情况来看,橙子算是比较好地完成了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
橙子身份的顺利转变,主要归功于他内在的个人适应能力,但也和外在的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设计、以及我们提供的家庭教育有关,今天这篇文章记录他的小学新生活,下篇再和大家探讨幼小衔接。
继续阅读“大橙子入小学记”我的个人笔记系统
大家应该都知道笔记的重要性吧
最近学到的[[数字花园]]我觉得很好地阐释了笔记系统的重要性。
[[知乎的个人笔记系统]]
先给大家看看我现在在用的笔记系统
那么,我的笔记系统经过了这么些迭代升级过程。
最开始是纸质的
然后是txt、备忘录
然后是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
对md格式支持受限,数据在云端,缺多平台支持
然后typora+坚果云+mweb
然后现在的logseq+坚果云/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