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社群践行“早跑读写冥”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82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你好啊,我是徐泽全。

 

昨晚,餐后收拾碗筷的时候,我将剩下的一小碗肉收进冰箱,准备一早做面条的盖码,花花打趣到:想得挺好,看你到时候起得来不咯。

我说那你这次可能估计错了,我可是早起两天了,并准备一直持续下去。花花微微一笑,看你能不能坚持三天。

 

当我完成今早的早起五件套(早跑读写冥),算是用行动回复了她:三天的目标达到啦,接下来是10天、10月、10年……

本文共1360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继续阅读“跟着社群践行“早跑读写冥””

一次原生态农场的沉浸式体验

2022年10月国庆假期,我们和橙子班上的几个同学家庭一起,去了王家湾的一个新运营的农场玩,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次原生态乡村活动,大家玩得都很开心,收获满满。

上午9:00我们从家里出发,才开了半个小时就快到了目的地,按着导航走,路况越来越差,想着是不是走错了,准备下车问路,刚好另外一家的车也跟上来了,他们很久之前来过,依稀还有印象,我们就跟着他们车一起往前开,路越来越偏僻,最后实在是无路可走了。

我们只好停下车,连线另一位同学的家长,也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她热情地安排农场老板派人过来接我们,才发现是我们最后拐错了一个岔路。

图片

这个农居挺原生态的,就像我们自己家小时候住的地方。农居背靠大山,坐北朝南,户型传统,呈U字形包围着一个水泥禾场。视野向前,是一块扇形整理工整的菜地,间隔种了些桔子树,再前面就是一个干涸的小水塘。没有商业游乐区或者网红景点配套的那些休闲娱乐设施,倒像一个小小的农家乐。

既然老板招牌营业,组织者也说是二刷,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活动充满期待。

砍竹节做水杯

临近中午,除了一家没到,六个家庭陆陆续续到了。老板跟我们商量后,决定边等边开展第一个活动——砍根竹子,做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杯子。

小朋友们排着队,欢快地跟着一位叔叔到后山砍竹子,我也觉得新鲜跟在了后面。

那位叔叔左挑右选,找到一根直径合适、笔直的竹子,拿着弯刀对着根部熟练地砍了起来,不一会,这根近10米长的竹子应声倒地。

看着弯刀剃下来的枝丫,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被竹枝条打屁股的往事,笑着跟橙子说要留一根回去做竹笋炒肉。旁边的大人都笑了,橙子也似懂非懂(毕竟我还没真正体罚过他)。竹竿刚被劈下来,小朋友们就争先恐后地一起抬着大竹竿往回走去。

图片

回到农家禾场,老板指挥我们用干割子切割成一段一段的杯子,每个大人都体验了一下割竹子。正玩着,最后一户人家也到了。

上山打板栗

稍事休整,老板带小朋友们一起开展第二项活动——上山打板栗。小朋友们排成一队,每人一个小篓子,大人跟在后面就出发了。爬了好长一段山路后,我们来到后山的板栗树林。

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都是叶子泛黄的板栗树,树下可见前人踩出的一条条小径,大部分的板栗都被摘走了,一些枝头稀疏挂着一些顽固的果子。

我们的任务就是花一个小时时间,把树上的残余之栗和地上的漏网之栗拾起来,装满我们小朋友们带来的篓子。

图片

老板一声开始令下,小朋友们就如天女散花般钻入了小树林。

我虽是农村长大,也是第一次体验打板栗,觉得挺新鲜的,捡着一根树枝也加入打板栗的大部队。

我和其中一家孩子爸爸合作,他负责爬上去打,我负责在下面捡。草地上散落着很多板栗的毛毛衣,偶尔能翻着几个整装的板栗就特别开心。橙子跟他的朋友玩的挺嗨的,都不用我们管,我和花花带着原子在后头边打边吃。

一小时的时间,每人的篮子里面基本上都填满了,就打道回府。

中午休整

过了一会,午饭开餐了,老板娘亲自下厨,正宗的农家小炒,满满一大桌子,大家都吃得特别香,连不爱吃青菜的小朋友都吃了满满大碗。老板还预告下午有两项活动做擂茶、搞烧烤

图片

吃完饭,我看闲着也是闲着,就戴上手套把板栗毛毛衣用脚碾开,不一会工夫,也搜集出一小篮子板栗,虽然板栗里面大部分都风干了,但看着满满一篮,还是挺有成就感。

弄完我游览了一下房间,竟然摆着笔墨纸砚,已经很多年没有碰毛笔了,兴致上来,跟着旁边的《兰亭序》字帖临摹了一份。

图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山玩水,好不痛快……

擂茶与烧烤

简单的休整后,大部队向茶园进发,摘茶叶做擂茶。小原子生物钟提醒他要睡觉了,我带他去车上小睡了会,错过了擂茶活动。等到一小时后花花给我打电话,小原子才醒。

我带着小原子赶过来吃了最后一碗擂茶,秋风吹着落叶在禾场打着卷,气温一下子就降了下来,暖暖的擂茶一口喝下真的很满足。

烧烤活动也是接近尾声,花花给我和原子留了两串烤馒头,吃来也特香。后面看照片,小朋友们亲自上阵翻边撒料,个个变身烧烤家。

图片

天色渐暗,我们在门口拍了张集体照后,宣告今天的活动结束了。

晚餐我们和另外一家又去了一个羊肉火锅店吃了顿火锅,热腾腾的羊肉汤把入秋的寒冷都驱散殆尽,吃完我们各自回家,愉快的一天拉下帷幕。

小结

这一整天,大橙小原今天都很尽兴,大橙子和他的同学玩疯了,他的手表提醒他创造了单日步行记录——两万多步。小原子也是一天都没哭,小小的身影跨个篮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萌化了。

图片

习惯性地替老板算了一笔账。这里的消费标准是大人168,小孩免费。这次活动7户人家一共2000块钱,毛估了下场地、物料及三四个人劳务费等成本,感觉老板应该能赚个对半吧。

次活动,感谢这位热心的家长的组织,她能活跃气氛,也因地制宜,让这场活动变得热闹和有收获。不过跟橙子他们班以及小队组织了其他活动类似,参加完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仔细想了一下,大概是每次小朋友们玩玩就过了,大人间交流也不多,闲谈为主,导致活动没有深入性和持续性。

可能我理想中的活动,是几家有相同教育理念的家庭,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组织设计一些有明确主题的拓展活动,在活动中一起获得快乐和成长吧。

比如小朋友们每次聚会,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讨论来分享,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锻炼,比如说分享自己看过的一本书啊,分享一次难忘的体验啊,给孩子们创造表达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大人们也可以分享一些育儿心得,以及平常遇到的家庭教育的困惑,甚至工作上的擅长方向或难题等交流一下,或许旁观者清,可以给出更好的建议,这样能够及时反馈和正向循环,大小孩子们的感情也会更加深厚。

不过再想想,这样不带有目的的一次农场体验,可能意义更深远。孩子们平常都关在城里,很少见到这些原生态的动植物,而且学习已经很辛苦了,这样地去亲近大自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印象深刻的体验。而我们家长们平常也被生活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一场户外活动,也是一次难得放松的机会,还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娃勾起小时候的欢乐时光。

人生不也就是一场场的体验吗,有时候我们奔着一个目标奋力前进,有时候又停下来歇歇脚或原地转转,不管怎样,享受当下,全身心投入就好了。

(2022.10.04成文,2024.1.1修改)图片

往期回顾:

四天三晚自驾游,长沙衡阳和郴州
假期折腾好去处,拖家带口武功山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橙子一家游云南(九天八晚)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1/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1/1200 天。

教练的真相-2023-05-30

2023-05-30 23:15:24 下午

📍《教练的真相》1.01 【本分】

🎯 【课程重点回顾】:

  1. 教练工作,就是为人父母的 “份内之事”。

  2. 成为优秀教练的核心素质就是:“真诚热爱自己的学生”。

  3. 你这个 “天选教练”,所要教授的,并不是天下所有的知识,也不是什么 “科技最前沿”,而是 “最基础的最基础” —— 是整个社会普遍认为正常人都应该会的那些东西。

  4. “把份内的事儿做好做足”,这是任何正常人都应该从一开始就明白的道理,也是任何正常人都应该终生践行的道理 。

📍《教练的真相》1.02 【子女】

🎯 【课程重点回顾】:

  1. 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本份不是 “作为子女”,而是作为一个 “成长最为迅猛的人”,好好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

  2.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本份是,“注意力集中”,最浪费时间,最浪费注意力,最耽误事儿的东西是“与他人比较”

  3. 优秀的教练都明白这个道理:做得不好,只不过是因为做得不够多,“所谓努力只不过是短时间内足量重复”

  4. 优秀教练要做的就是,在关键点上,哪怕 “连哄带骗” 都要带着学生做到 “短时间内足量重复”,跨过那个所谓的 “坎”……

📍《教练的真相》1.03 【共同】

🎯 【课程重点回顾】:

1.固守型人格与进取型人格之间行为模式的最大不同,其实源自于之前的选择 —— 进取型人格不会急于求成

2.学生的本份,除了 “注意力集中” 之外,还有个特外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具备 “系统观念”。天下所有真正有用的东西,都是 “系统”,而不是 “某个部件”。

3.生产是最实际且最有意义的 “系统工程”。也就是说,在参与真实的生产过程中,一个人会了解真实运作的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进而彻底消灭各种变体的 “一厢情愿” 和 “无端臆想”

4.“系统观念” 这个“本份”是为人父母的教练必需的,不是“学生”自己一个人的事儿。正如接下来我们会自然而然看到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什么事到最后都是系统化的,只有系统化的东西才会具备真正的生产力。

📍《教练的真相》1.04【提问】

🎯 【课程重点回顾】:

1、教练和教师本质上并不完全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说,教练 “问得多,讲得少”,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则是 “讲得多,问得少”。

2、习惯于认真完成预习的人,永远不可能是学渣。

3、“布置”、“监督”、“验收” —— 这是天下一切管理工作的精髓

4、花点时间看看教材,花点时间看看 “教师用书”,花点时间整理一下 “必要提问”,就可以完成大量学校里的 “教师” 根本无暇顾及的重要工作。

5、提问的技巧很多,并且,要复合提问者的性格;但,提问的禁忌却是统一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能问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 因为这不仅仅是废话,还很无聊很无趣,很暴露智商…… 学生一旦开始产生鄙视情绪,那么,接下来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教练的真相》1.05【监督】

🎯 【课程重点回顾】:

1、在教育领域里,真正重要的,真正起作用的,是 “针对过程的监督”。真正优秀的教练,懂得监督工作必须尽量聚焦于过程之中。

2、当一个教练监督学生 “短时间内足量重复” 的时候 —— 即,学生在真正 “努力” 的时候 —— 教练时刻观察、记录,并琢磨如何应对的,只有两件事情:
*行为纠错
*心理建设

3、没必要的时候不要纠错。进而,即便在必要的时候纠错,也要注意,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4、监督工作的核心,除了 “纠错” 之外,有个更深层次的目标 —— 那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认知 —— “系统认知”,即是 监督工作的难点,也是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

5、教练要创造机会带领学生完成一个足够系统化的任务或者技能的习得、深入与精进,与此同时,还要见识到细节失误造成的系统瘫痪,亲身体验或者亲眼见识到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的现实例子。

📍《教练的真相》1.06【示范】

🎯 【课程重点回顾】:

1、教练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看仔细想清楚学明白,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任何示范,关键从来都不是做得有多好多炫,而是:
足够慢
足够细
足够多

3、优秀教练无论是示范什么,都会刻意降低速度。除此之外,优秀教练还会做另外一件事情,将所有要示范的任务、动作、要领都拆解到极致,逐一示范。

4、为人父母的教练,本质上来看,从始至终,其实只需要教一样东西:“专业精神” —— 无论到哪儿都需要,无论学什么做什么也都需要,不仅终生都需要、而且终生都起关键作用的东西。

5、即便刚开始,即便不够专业,都应该直接具备专业精神,否则永远无法专业。“精神启动” 要早于优于 “行为启动” —— 这是人生最重要的窍门。

6、什么是专业精神呢?很简单啊,不管自己当前状况如何,都要求自己像真正的专家一样做事。

📍《教练的真相》1.07【讲解】

🎯 【课程重点回顾】:

1、为人父母的教练,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认真对待每一个来自子女的 “为什么?” —— 无论那些问题多么棘手,多么刁钻,甚至干脆莫名其妙。每一次他们提问 “为什么”,都是他们锻炼自己思考能力的机会;反过来,每一次错失这种机会,都是对将来的失败与平庸的 “积累”。

2、教练就好像是牧师。教练,应该做的是 “知识/技能的使者”,而不可能是 “知识/技能本身”。

3、为人父母的教练,能为自己家里的小朋友准备一个本子,记录那些一起搜索、一起琢磨却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教练的真相》1.08【写作】

🎯 【课程重点回顾】:

1、在《学习的真相》里我们讲过,基础教育,归结起来只有一门课,那就是 “语文课”

2、写作也是一种生产,同时也是异常重要极端基础的生产。

3、写作,的确是教练的本份 —— 哪儿有教练不备课的啊!备课就是教练的本份,写作其实就等同于备课,反过来也一样,备课就等同于写作。

4、备课,不可能 “只做一次就用一辈子”。优秀教练备课都是很多遍,很多遍修改,很多遍推倒重来,这是最常见的生产过程。

5、我常常慨叹,只有公开写作才能真正磨练和检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事实上,更准确的措辞是,只有公开写作才能真正磨练和检验一个人的 “思考能力”

📍《教练的真相》1.09【重生】

🎯 【课程重点回顾】:

1、还是一样的道理,凡事儿都一样,一切都从 “改造自己” 开始。幼稚的人提前妄想改变世界,成熟的人、专业的人,若要改变点什么,无论是什么,都一样,永远先从自己开始。所以说,孩子的出生,事实上是父母的重生。

2、为人父母的教练的工作目标不是把知识或技能本身灌输给自己的孩子,即,学生;而是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3、生产是做事,创造、应用、实践,同样也是做事…… 也就是说,一切都要从做事开始。做事,首先要端正态度。做事最核心的态度之一,就是 “做给自己”。做事的核心是 “试错”,只不过,专家们有三个基本原则:
尽快试错
频繁试错
小心试错

4、“凡事儿都首先是为自己做” —— 这是专业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这也是为人父母的教练要首先着重培养的特质之一。

5、自学,是一生中可以做的最重要的 “事”。自学就是做事,做事就是自学

📍《教练的真相》1.10【对象】

🎯 【课程重点回顾】:

1、到最后,大家的差异,本质上来看只不过是 “经验的差异”,进一步来看就是 “尝试/试错” 的数量和质量的区别。

2、其实,比 “兴趣” 重要一万倍的,是 “刚需” —— 那些生活必然需要的,生活必需去做的,管你有没有兴趣,反正都得做。

3、原本,被人指出缺点与不足,不仅是正常的,更应该是感激的 —— 只有优秀教练才会认真观察并发现缺点与不足之处,而后通过最朴素的 “短时间内足量重复” 去弥补啊!每个缺点与不足的发现,都是精进的机会…… 并且,越往后,这种发现或者指出就越发地宝贵。

4、在理解结果的时候,要分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是否一致

5、父母要想尽一切办法,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手段,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让自己的孩子观察到积累的过程,体验到积累的效果,意识到积累的必要 —— 到最后确信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事实:“一切都靠积累”。

📍《教练的真相》1.11【适应】

🎯 【课程重点回顾】:

1、“天分” 与 “兴趣” 都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我们的孩子不傻不笨,了不起是 “经验不足”…… 于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按部就班积累有效经验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另外,除了不傻不笨之外,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事实上 “不懒”。

2、尽量尽早让学生(即,自己的孩子)适应单调枯燥无聊 —— 重复最有效,可问题在于,重复的本质就是单调枯燥无聊;与此同时,重点在于,任何时候都一样,任何有意义的任务之中,99% 都是由这种单调枯燥无聊的重复构成。做事就是如此,成事更如是。

3、也许我们可以 “对抗” 单调枯燥无聊,但,更有效的从来都是 “平静接受” 或者 “默默适应”。

4、为人父母的教练,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竟然是看起来很扯淡的 “连哄带骗”

5、有效监督的第一原则并不是人们以为的 “严格”,而是 “要求少”。

📍《教练的真相》1.12【性格】

🎯 【课程重点回顾】:

1、我们的孩子,不傻不笨不懒;我们现在也知道了,天分或者兴趣,事实上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其实没有所谓的 “缺点”(或者缺陷),起码,没有 “天生的缺点”

2、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很多东西都是 “天生” 的,天分、兴趣、聪明、愚笨、懒惰、勤奋…… 甚至所谓的 “性格”,只要是人类身上体现出来的几乎所有的具备一定差异的特性,都普遍被认为是天生的…… 这种认知,其实是愚昧的,未开化的。

3、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到最后都是发展出来的,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注定的 —— 这个认知对为人父母的教练来说,是一个超级解脱,忽然之间,努力被赋予了最强的意义,因为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只要努力 —— 做到短时间内足量重复 —— 就可以多多少少改变发展的过程与方向。

4、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显然是且只能是 “大脑皮层建设”。没有人知道这个建设的尽头,反正它从生至死都可以随时建设,一直可以持续建设……

5、为人父母的教练,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持续建设自己的大脑皮层…… 而后,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学员)见识这个过程,理解这个过程,并且最终还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让他们痴迷,让他们持续。剩下的么,无它,唯发展耳……

📍《教练的真相》1.13【关系】

🎯 【课程重点回顾】:

1、每个人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是一台功能完整的基于经验的贝叶斯推理机

2、天下没有能打败子女的父母…

3、刻在我们基因里的 “强者崇拜” 非常简单直接朴素有效 —— 它就是我们时时刻刻用来寻求榜样获得进步的基石 ——影响着每个人的判断与决策。

4、首先,千万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装”。自己是什么样子,不仅自己要清楚,还要表达清楚,并且还得是不多不少地表达清楚。千万不要把自己描绘成另外一个样子。而后,同样需要千万注意的是,“不要随便承诺”。还有一个需要千万注意的是,“自己做不到的不去要求别人”,换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练的真相》1.14【习惯】

🎯 【课程重点回顾】:

1、习惯,本质上来看就是 “已然固化且强化的神经元连接”……

2、“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好好做什么”

3、事实上,所有的所谓 “软技能” 在我看来都可以归结为 “好习惯”。好习惯是 “元能力”,“元认知” 的 “元” —— 也就是说,好习惯是一切的基础,无论学什么无论做什么都用得上的东西,也是必然用的东西。

4、为人父母的教练,必须把注意力重点放在 “好习惯的养成” 之上。

📍《教练的真相》1.15【复盘】

🎯 【课程重点回顾】:

1、很多成年人的无能竟然只不过是源自于还不懂事的时候没养成好习惯。

2、复盘就是教练要带着学员反复做的事情,不需要讲解 “为什么要复盘?” 不需要讲解 “为什么复盘很重要?” 不需要讲解 “不做复盘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这些都不需要,说实话,无论多么啰嗦也不起了什么具体的作用 —— 只需要带着做,认真做,反复做,直至不做就感觉缺了点什么。

3、凡事都可以提前准备 —— 这也是专业人士的基础认知,而 “能提前准备的一定提前准备好” 也是他们的基础习惯。

4、再专业一点的 “复盘”,需要另外一个环节,“归档”。一切的记录,都是今天的自己在向未来的自己发消息……

📍《教练的真相》1.16【靠谱】

🎯 【课程重点回顾】:

1、有好习惯的人靠谱;没养成好习惯,甚至养成了坏习惯的人,不靠谱。

2、 “循环”(Loop)是日常生活中最直接被认为是 “习惯” 的流程。该做的事反复做,不论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意外不意外,都能定时定点地做,这就是好习惯,甚至被认为是 “最强大的习惯”。

3、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准确地讲,是一种建立习惯的习惯:
凡是份内之事就值得定期做、反复做,并且还要持续改进持续优化……
—— 执行起来还真的不难,不过就是加个闹钟定时提醒自己么……

4、所谓的 “靠谱”,无非就是守规矩,首先,尽量按照最优流程做事;其次,在不确定流程最优与否的情况下,会按照 “共识” 的流程做事,那么,他就在别人眼里 “靠谱”。因为不需要验证,不需要监督,他都会按照既定流程做事…… 而靠谱的结果就是 “沟通成本低”,“信任成本低”,低到几近于无…… 这是有效协作的必要基础。

📍《教练的真相》1.17【专业】

🎯 【课程重点回顾】:

1、所谓的 “专业精神” 本质上来看无非是一系列 “好习惯” 的集合,这些好习惯要么是暂时最有效最合理的,要么是暂时被更多的人同时认同的,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持续优化。

2、之前我们强调过的 “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做足”,“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好好做什么”,“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再比如说,“无论学什么,之前都要认真研究一下相关的历史”…… 等等等等,都属于 “元习惯”。这些好习惯,无论做什么都用得到,缺了哪一个都会导致无论做什么都做不好……

3、终其一生,我们的追求其实就是 “更专业”,即,“更多好习惯”,仅此而已。而所谓的 “更专业”,本质上来看就是 “不断学习并建立新的有效合理流程,与此同时,不断追求流程优化”……

4、“微调” 是所谓的 “不二法门” —— 这是基于脑科学研究获得的结论。无论习惯的建立、优化、还是习惯的改正,只能通过 “微调”,不断微调,反复微调。

📍《教练的真相》1.18【列表】

🎯 【课程重点回顾】:

1、在《学习的真相》里,我们讲解过元认知的核心就是 “判断依据”,我们要凭借这些依据去做质量判断。进而,若是把判断依据 “全面” 且 “具体” 地落实到纸面,构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那就是 “自检列表” 了。

2、到最后,衡量一个人做事的时候是否足够专业,归根结底就是看此人在做事的时候所使用的 “自检列表” 是否足够细致完善且各项要求是否足够严格。

3、其实,一切的意外与危险,都是正常人在正常世界里时不时遇到的正常情况 —— 无论是自卑还是自信,都实际上于事无补。重要的是有没有对策,而后是能不能执行对策,仅此而已。

4、在我看来,终其一生,所谓的 “进步”,也都可以归结为 “自检列表的进一步完善” —— 无论学什么、干什么,无论在哪个领域里做事,都一样,没有区别。

📍《教练的真相》1.19【记录】

🎯 【课程重点回顾】:

1、识字之后必须生产。信息生产的最基本方式就是 “记录”。

2、不仅 “勤做记录” 是为人父母作为教练必须做的份内之事,也是作为教练随时随地要 “示范” 的东西,通过耳闻目染,让自己的孩子在不明事理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

3、第二大脑开发得足够多,第一大脑才会真正明白自己记不住的、已经忘记的、以及好像想起来的时候其实遗漏的究竟有多多了……

4、记录得多了,下一个需求就会自然浮现,“整理”。

📍《教练的真相》1.20【教程】

🎯 【课程重点回顾】:

1、记录多了,其实就是 “素材” 多了…… 教练的记录足够多,素材足够多,整理整理就成了所谓的 “教程”。写教程,是教练的本职工作,份内之事。

2、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切的 “教程”,其实都是 “摆事实讲道理”,而所谓的 “摆事实讲道理” 是所有人都应该做且必须终生做好的事情

3、不仅要学会写教程,还要长期持续写教程。写教程的本质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把做事的过程流程理清楚,重点突出,总结完整,以便自己和对方都可以随时参考。这是需要锻炼的技能,这是需要积累的技能,这是养成好习惯之后,随时可以用在任何领域的技能。

4、比教程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过程,这是极佳的示范,让自己的孩子看到写教程的整个过程,从素材的记录、搜集、归纳、整理,到初稿的反复丢弃直至完成,到再次的重构,再到后来的时不时增补更新,以及错别字修改…… 这种 “耳闻目染” 的教育,比什么都厉害。

📍《教练的真相》1.21【结构】

🎯 【课程重点回顾】:

1、一个好的教程就是 “针对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答案”

2、所有的 “教程”,从结构上来看,就这点东西,就这么三个词,就这么三个要素,就这么三个类别。而后,这三个要素各有各的焦点,但到最后,针对这三种问题的答案,要求都一样,都必须 “清晰准确必要”。

3、WHAT 就得清晰准确必要,无论是定义、分类,还是比较;
WHY 就得严谨,因果关系就得清晰准确必要;
HOW 就得步骤完整,每个步骤必须都清晰准确必要,以便确保可行。

4、经常写教程的人都体验过,自己写出来的教程,更多的时候,其实主要是 “自己向未来的自己传递消息” —— 复杂的知识与技能,总是需要不断访问。

📍《教练的真相》1.22【临摹】

🎯 【课程重点回顾】:

1、任何人都一样,不大可能一上来就能写出 “好的教程”。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 “语言能力” 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事实上是另外一个更为底层的,且略微尴尬的事实:“自己还不是一个有足够资格写教程的人”……

2、如何跳出写教程的时候刚开始遇到的死循环呢?有一条路径很巧也很好,那就是 “翻译” —— 翻译好的教程。

3、与 “记录会不断滋生新的记录” 的原理一样,更多的好内容会不断地滋生更多的好内容。

📍《教练的真相》1.23【风格】

🎯 【课程重点回顾】:

1、“适当混合才是王道”

2、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你最喜欢的非虚构类作品就会发现,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手段,不是华丽的词藻,不是酷炫的修辞,更不是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大喜大悲,而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东西,“意外” ——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到最后都一样,把事实写好、写清楚,是所有 “写作” 或者 “创作” 的 90% 以上的工作任务,这没有任何办法,这不可回避。

4、除此之外,就是在 “摆事实讲道理” 的功课做足之后,再掺入一些 “自己的看法”。

📍《教练的真相》1.24【无形】

🎯 【课程重点回顾】:

1、讲清楚道理,要求真相,证明真相,说出真相,这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教练自知的份内之事。

2、任何时候,教练想要成功,都必须做到被感觉、被认同是 “一伙的”、“同一条战线上的”,这是教练最大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这是教练最耀眼的光环。

3、以下的一句话就是优秀教练的秘密了,道理很简单,但很少被重视:
要一起攀登,而不仅仅是教导别人如何攀登。

可点此卡片直接听课☝️

📝 【课后作业】:

1⃣ 我了解到这个事实后,我有哪些行为会随之发生或者必须发生变化呢?
2⃣ 之前是怎样的?之后又会是怎样的?详细的记录下来
3⃣ 这个事实、道理、概念我如何传递给我的家人?(父母、配偶、子女)

请按照要求在下方评论区参与评论⬇️⬇️⬇️

daily-2023-05-18 复习《好的家庭教育》之核心操作系统

2023-05-18 复习《好的家庭教育》之核心操作系统

记录下今天的工作、学习和经历。

一、工作

工作这一块的话,今天完成五级电子病历评审的截图工作。整体来说,今天还是有一些成果产出。包括攻克了一些很难截的图。通过分配好任务、沟通改造的方向,然后在下班之前把一些能截的图都截完了。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你要先想好做这个工作的思路,然后,再按部就班的去做,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总结和改进就行就。事情总会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当然,还要及时沟通。中间我还做了一些协调性的工作。

继续阅读“daily-2023-05-18 复习《好的家庭教育》之核心操作系统”

daily-2023-5-14 读《好的家庭教育》有感

20230514 和合伙人一起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之衡量家庭建设的质量

今天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和合伙人有了一次深入的沟通交流和学习。

这个合伙人就是我的伴侣花花。今天和她一起学习了笑来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的一章。

在记录具体一起学习内容和感受之前,有必要说说我们是怎么争取到这个共同学习机会的。

继续阅读“daily-2023-5-14 读《好的家庭教育》有感”

daily-2023-05-10

2023-05-10 23:41:22 下午

#读后感 《智识分子》之浅谈现代教育

我们大概可以说,现代教育可以简单地分三个层次,对应三个阶层:
1贫民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
2.中产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
3.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继续阅读“daily-2023-05-10”

daily-2023-05-08

2023-05-08 11:18:58 上午

#践行家庭教育 育儿反思

今天看一个视频里,讲的是一个妈妈分享自己孩子攀岩遇到一个大的挫折,多次尝试失败后痛哭,孩子妈妈正确方式处理,并使孩子鼓起勇气挑战成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陪橙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犯的一个错。

继续阅读“daily-2023-05-08”

daily-2023-05-07

2023-05-07 16:29:35 下午

#践行家庭教育 之意外收获

今天参加了一场线上的家庭教育茶话会,听两个家庭分享自己践行好的家庭教育的故事,会后的举手连麦环节,我鼓起勇气用文字在讨论区分享了我的感受,得到了其他家庭的肯定和鼓励,而且还幸运地点名给我送一本实体书,真是太开心了。这里把当时的文字发言做个分享:

继续阅读“daily-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