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电子病历六级
新一代智慧医院平台建设战略路线图
第一部分:现状诊断 – 风险与瓶颈
当前信息系统生态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瓶颈。不稳定的核心系统、混乱的接口以及低质量的数据,共同构成了一个高风险、低效率的运营基础。
核心系统运营拖累
HIS/LIS系统架构陈旧,频繁宕机,运维团队被迫进行“救火式”数据修复,带来巨大运营风险。
“意大利面式”集成乱象
点对点直连
集成平台名存实亡
几十个系统点对点连接,形成脆弱、混乱的网状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
建立在沙丘上的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缺乏主数据管理,源头数据质量堪忧,“垃圾进,垃圾出”,决策支持价值大打折扣。
第二部分:目标 – 从五级到六级的飞跃
电子病历六级不仅是评级,更是由技术驱动的临床变革。它要求信息系统从“数据仓库”转变为嵌入流程的“智能助手”。
5级:全院信息共享
- ●数据集成: 各系统数据统一集成,提供统一视图。
- ●被动查询: 系统作为被动的“信息浏览器”,供临床查阅。
6级:全流程智能闭环
- ★流程闭环: 药品、输血等全流程追踪、核对与预警,主动防范差错。
- ★高级CDSS: 基于知识库的主动、高级临床决策支持,成为医生助手。
- ★实时监控: 主动的、实时的医疗质量与效率监控,辅助管理决策。
第三部分:蓝图规划 – 新一代智慧医院平台
采用“中台”范式,构建业务与数据双中台,以基于FHIR标准的集成平台为神经中枢,并以主数据管理(MDM)为坚实地基。
业务中台
沉淀与复用通用业务能力
数据中台
实现数据资产化与价值化
技术底座
开放、标准的中央神经系统
确立全院统一的数据权威
第四部分:实施路线图 (三年计划)
阶段0:治理与奠基 (1-6个月)
核心任务:
- 建立项目治理架构,院长挂帅,明确权责
- 全面启动主数据管理(MDM)项目,定义数据标准
- 业务流程梳理与再造(BPR),设计未来蓝图
阶段1:核心替换与平台搭建 (7-18个月)
核心任务:
- 新HIS/LIS系统上线切换 (“大爆炸式”)
- 基于FHIR的集成平台与接口开发
- 大规模用户培训与多轮次严格测试
阶段2:深度集成与临床优化 (19-30个月)
核心任务:
- 建设高级临床决策支持(CDSS)规则库
- 推广全院闭环管理流程 (用药、输血等)
-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与质量监控
最终目标:提交六级评审 (31-36个月)
在系统稳定运行半年后,正式提交电子病历六级评审申请,实现战略目标。
第五部分:科学选型 – 厂商评估框架
采用加权记分卡,将主观决策转化为客观评估,从技术架构、功能完备性、厂商实力和实施服务四个维度,科学选择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