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橙小原的第293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全文共1400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最近一直在用的AI对话工具Cherry Studio,这是一款聚合主流大语言模型服务的桌面工具。

它通过直观的可视化界面和远程 API 接口配置,实现了跨平台调用各类服务商提供的模型,为大家对话大模型,以及搭建知识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参考了知乎@荣姐聊AI 的文章内容)
记录橙原爸生活、工作、成长的点点滴滴。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293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全文共1400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我最近一直在用的AI对话工具Cherry Studio,这是一款聚合主流大语言模型服务的桌面工具。
它通过直观的可视化界面和远程 API 接口配置,实现了跨平台调用各类服务商提供的模型,为大家对话大模型,以及搭建知识库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参考了知乎@荣姐聊AI 的文章内容)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259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160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爸爸:小原啊,你今天在幼儿园开心吗?
原子:开心,今天没有哭脸。
爸爸:每天都开开心心才好。为什么我走的时候听到你在哭呢?
原子:早上哭了一点。
爸爸:哦,你是想让妈妈送你去幼儿园,对不对?
原子:是的。
爸爸:你告诉爸爸,你每天在幼儿园是怎么过的呀?早上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呀?
原子:跟老师问好。
爸爸:高老师(原子的班主任)叫你做什么?
原子:高老师跟我说话,跟我打招呼。
爸爸:你和高老师、花花老师、吴老师都打招呼,对不对?还有谁是你的老师?
原子:芊芊老师,还有园长妈妈。
爸爸:打完招呼会吃早餐吗?
原子:书包要放在书包柜。
爸爸:哦,放书包。放完去吃早餐对吧?早餐一般会吃什么呀?
原子:早餐会有蛋挞。
爸爸:早上吃什么菜呀?
原子:妈妈来啦,妈妈来啦。叶子妈妈来啦。
爸爸:是叶妈妈来送好吃的,对不对?
原子:嗯,早上不会吃早餐。
爸爸:早上你不吃早餐,不会饿肚子吗?
原子:会饿肚子。现在天黑了,天黑了不吃早餐。
爸爸:是的,(看来原子还分不清早上和晚上)早上天是亮着的呀。
原子:是的,幼儿园天是亮的。
爸爸:那你每天早上你吃完早餐会干什么呢?
原子:看太阳。
爸爸:看太阳?太阳有什么好看的呀?那你们在教室里面干什么呢?
原子:看故事,讲故事。
爸爸:花花老师讲什么故事呀?
原子:花儿在树叶上的故事。
爸爸:对了,你们每个人都带了一盆花去幼儿园吗?
原子:是的。
爸爸:你们今天做了什么操呢?
原子:做了操,下课的时候要做操。
爸爸:做完操就玩玩具,对吗?
原子:是的,玩了玩具。
爸爸:玩玩具之后呢?
原子:又要做操。
爸爸:老师今天给你们做了什么手工呀?
原子:做了一个蝴蝶结,还有一个小白兔。
爸爸:你们唱了什么歌吗?
原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爸爸:中午吃什么菜呢?
原子:吃了红菜,还有辣椒。
爸爸:你怕不怕辣?
原子:不怕辣。
爸爸:你吃了多少饭呀?
原子:吃了好多饭。
爸爸:下午你们会睡觉吗?
原子:会睡觉,但有时睡不着。
爸爸:睡不着的时候你干什么呢?
原子:脱衣服睡觉。
爸爸:下午你们学了什么呀?
原子:学唱歌,做手工。
爸爸:晚上在学校里吃了什么呀?
原子:吃蛋糕,“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爸爸:谁过生日呀?
原子:是我过生日。
爸爸:啊?(应该是参加别人的生日)。后来是谁来接你的呀?
原子:爷爷奶奶来接我。
爸爸:好,那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我们睡觉了,好不好?
原子:好。
爸爸:那爸爸给你放一首歌,晚安啦。
从对话里可以看到,不到3岁的小原子,上了半年后,基本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也复述出了主要的项目,虽然偶尔有些回答前后颠倒和文不对题。
祝他健康快乐成长吧,真羡慕他那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
往期回顾: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78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2365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23年5月份,我参加一个家庭教育社群举办的线上茶话会,有幸获得了一本笑来老师的《好的家庭教育》,开启了我学习和践行好的家庭教育之路,持续写了开卷《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等系列文章。
在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这篇文章里,我根据所学知识,从子女数量、团结程度和离散程度三个维度,分析了自己家族的情况。
对比发现,在子女数量上,外公家族大大超过了爷爷这边的家族,而且,由于数量众多的原因,表兄弟姐妹团结程度和离散程度,也比堂兄弟姐妹这边要高一些。
文章发出后,我提炼介绍了文章主要内容,转发到我外公那边40多人的家族群里,得到了几个表兄弟姐妹的积极反馈。
这时,一个好的想法蹦出我脑海:我一个人学习进步比较慢,可以邀请家族的兄弟姐妹他们,一起学习好的家庭教育,不但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说不定还能产生新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
说干就干,我把这个想法发到群里,得到了几个兄弟姐妹响应。
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运营好这个小社群,带领大家一起践行家庭教育。
从来没有过社区运营经验的我,能把这事做好吗?
没关系,先做再说,后面再慢慢改进。
下班回家后,我研究了下社群的概念,社群的核心,以及社群运营的流程。为我接下来运营家庭教育社群理清思路和做好准备。
一番搜索后,我整理出社群运营的定同好、筛种子、联感情、励发贴、做活动、推内容、树规则、养习惯这8个操作步骤。
1.定同好
2.筛种子
3.联感情
4.励发贴
5.做活动
6.推内容
7.树规则
8.养习惯
这些社群运营的具体步骤,对我有一定的启发和方向指引。
但个人觉得太重了,我需要有所取舍。
先启动起来,再慢慢尝试迭代,形成符合自己社群的规则和内容。
我首先问自己,这个社群的定位是什么?
就是一起学习、践行好的家庭教育。
那具体学习什么内容呢?
就是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相关概念和方法论,然后和大家一起践行,遇到问题展开讨论和形成解决方案,指导后续的工作。
如何筛选和吸纳社群成员呢?
先从我的圈子里,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家人朋友做起吧,后续看情况再慢慢扩展。
如何让社群走上正轨,正向持续发展呢?
自己主动学习,不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鼓励成员互相交流、时机成熟开展线下活动,后续考虑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社群是基于价值观的连接,我觉得有人加入就有基础。
先运转起来再说,多多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迭代发展。
去年7月开始,我的家庭教育学习社群,已经从最初的四个人,扩展到现在的十多人。
群里大部分都是我主动要邀请的亲人和十多年的朋友,还有几个付费支持我的用户,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信赖。
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拆解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相关理念,分享到群里,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学习践行。
大部分时间是以我输出为主,群友碰到有感触的内容也会偶尔进行互动。
我想,这样每天持续的学习,多少会对他们有一些帮助吧。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改变,而是我们之前没认识到,或者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每天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而已,希望我这个小社群能提供一点小小的价值。
其实,运营社群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每天都在倒逼自己不断地学习、输出和践行。
不着急,咱慢慢来,一起并肩走在家庭建设这条长长的道路上。
往期回顾: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9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1723字,阅读仅需要6分钟。
去年中旬的一天,我们科务会集体学习了部门草拟的两个文件,一个是数据权限管理,一个是应急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的文件,主要是讲医院可能涉及的安全事件,根据影响进行分级,启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规范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和责任部门。
权限管理的文件,讲的是医院包含哪些主要业务系统,系统各自具有什么权限,具体哪个部门负责管理这些权限,什么情况下异动,如何实现统一管理。
领导看完权限管理的全文后,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医院现有系统这么多,是否有一个系统能统一管理所有用户的权限?
确实,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单位业务系统众多,HIS、EMR、LIS、PACS,C财务、人事等等。
大部分系统都是由不同公司的不同团队独立开发的,账号和权限都是分开管理的,这是典型的烟囱式开发。
以前人员相对固定、系统相对较少的时候还没啥问题。当一个员工拥有超过2个以上的系统功能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一是用户体验感不好。当员工拥有系统1和系统2的权限时,管理人员需要到对应系统去创建账户和分配权限,多个系统就要多次配置账号和权限。使用的用户也需要记住多个系统的账号和密码;
二是管理和维护困难。每新购一个系统就有一套账号权限体系,涉及人员同步和权限授权。没有一个地方知道一个员工拥有哪些系统的哪些权限(如领导问的问题一般),人员异动的时候会麻烦且容易遗漏;
三是不利于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由于各个系统账号是独立存储的,不利于后续收集这些用户的使用数据,更别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了。
因此,若有一个能对全院用户的系统、功能及数据的授权和收回的系统,基本能解决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我调研了一下现有多系统权限管理的实现方式。业内一般采用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两种方式。
数据权限是更细粒度的控制,强依赖客户组织架构和具体业务的关系,实现起来会比较复杂。
而功能权限比较常见,有很多的通用框架和设计。有ACL、RBAC、ABAC几种模型。
那针对我们单位现状,如何实现用户权限的集中授权和收回管理呢?
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有一套单独的权限系统或者数据中台,能管理注册所有系统并提供鉴权服务,有一个key负责统一管理。但这需要对已有系统进行确权的改造以及对规范新系统的接入流程。考虑到成本和投入,实施难度较大。
退一步的方式,就是能有一个平台记录全院所有已上线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记录每个人在各系统具有的权限内容,有一个界面提供查询和管理。但是如果业务系统的授权修改了,平台却没有同步的话,还是会导致数据的滞后。但是至少比没有系统记录还是要好很多。
最简单的方式,是摸底统计每个员工开通了哪些系统,拥有哪些功能权限。这个方式只是一次应付检查,不推荐。
目前我们的集成平台已经实现了主要业务系统的注册管理和单点登录,至于权限管理,也覆盖了一些同品牌厂商的系统,其他系统的覆盖,需要做一定的升级和业务系统改造。
随着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加强,现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面临不小的挑战。
牵涉到患者体验、医疗质量、成本效益、精细化管理等多个维度。
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逼迫管理者一方面探索优化现有架构和尝试引进新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集中精力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些重要非紧急事情就慢慢搁置,直到某一天冒头或被重新提起。
有时技术方案的优劣反而不是最主要的了,短平快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就好了。
至于以后有没有什么问题,以后自会有人想办法解决。
扯远了。大家有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欢迎和我一起交流啊。
往期回顾:
一次尝试利用ChatGPT改公文后的遐想:AI时代还会有公文吗?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8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169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2023年7月底,我召集了几个有意向的表弟妹,组队一起学习笑来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并整理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在群里开展讨论,并尝试用书中的知识来解答。
之前连续分享过群里讨论的问题「学习《好的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怎么办?」。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三个问题——三岁以前培养孩子的重要事情有哪些?
我们学习小组里有个成员最近喜得宝宝。我对初为人父的他表示了祝贺,并站在他的角度提出了这个问题,鼓励其它成员从过来人的身份提供一些意见建议。
讨论一番后,我分享了笑来老师在课程里的,针对这个问题的三点建议: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但我们也应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往期回顾: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7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1861字,阅读仅需要5分钟。
上一篇,「《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我和大家分享我读到《幸福的勇气》里,关于课题分离和教育引导的内容,以及我对橙子家庭教育的反思。
今天这篇文章,我试着用岸见一郎在《幸福的勇气》里提到的一个叫三棱柱的工具,来和橙子沟通他被人欺负的经历 。
在「橙子日记 |多元测评、被人欺负、安装MOD」里,橙子在日记里记录了他上机器人课时被两位哥哥欺负的经历。
前天我在排版完他这篇日记准备发布的时候,请他复核一下,他看完自己记的那段文字,终于把当时的情况回忆了起来,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橙爸:还记得你当时的情绪吗?是不是他们摔你的电脑时,让你很生气?
橙子:是的,要是换成现在,我直接打电话举报他们
橙爸:你的电脑是像他们认为的挡住了路吗?
橙子:没有啊,我放在了地图的边上,机器人可以通过的。
橙爸:那确实是他们欺负你啦?
橙子:是啊。
橙吧:嗯,那有想过以后要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吗?
橙子:没什么想法。直接举报算不算?
《幸福的勇气》是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来阐述阿德勒心理学。书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青年絮絮叨叨说自己前半生是多么的坎坷,现在的自己过得多么不容易。至今依然对初中或高中时代那些严厉到蛮不讲理的老师们心怀不满等等。
哲人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年只是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而从过去找的一些理由。
人们不管对现状有多么不满,却并不真心想改变,他们无论多么痛苦都想“维持现状”。并且,还要为“维持现状”这一选择寻找一些合适的借口。
青年不服,表示过去的一些痛苦的经历确实是真切地发生了,自己的痛苦哲人并不理解。
哲人拿出了咨询时常用的工具——三棱柱,从青年所在的位置只能看到三面中的两个面。分别写着可恶的他人,一面写的是可怜的自己,当哲人用他那纤细的手指缓缓地转动了一下三棱柱,露出了最后一个面,上面写的是以后怎么做。
哲人说,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大多讲的就是这两种情况。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遭到的不幸,抑或是深恶痛绝地控诉责难自己的他人或者将自己卷入其中的社会。
这些事情其实并不值得谈论。的确,假如听人倾诉“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然后再随声附和地说些“那一定很痛苦吧”或者“你根本没有错”之类的安慰话,对方也许会得到一时的慰藉,也许会产生一种“接受心理辅导真好”或者“和这个人交谈真好”之类的满足感。
但是,这之后的每一天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倘若再次受伤还会想要寻求治疗。最终这不就成了一种依赖了吗?
正因为如此,阿德勒心理学要谈论的正是“以后怎么做”。
我特别赞同这个三棱柱的工具。
曾经,我脑子里也都是可怜的自己和可恶的他人。学生时期,我一直都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我也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直到我看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以及《人性的优点》,我才慢慢开始转变。
我希望橙子能尽早地理解这个工具的内涵,那就是遇到问题时,不要总是受害者心态,把责任归咎于别人,而是多想想以后怎么做。
可在具体使用时,却遇到了一些困惑。
一是如果把这个理念,简单的运用在孩子遇到的事情上,他有可能会觉得我不够共情,也就没办法引导他往以后怎么做去思考。
二是我拿纯理论去跟孩子说,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兴趣。如果跟成年人沟通时,用这个三棱柱可能更有效。
前两天看春节档《热辣滚烫》,我发现主人公贾玲的改变,其实也是她心中的三棱柱转动。
转动前,她看到的是闺蜜的背叛、亲人的利用、恋人的抛弃,还有蜗居在家可怜的自己。
三棱柱转动后,她想到了以后要为自己争取,哪怕赢一次。
那些凡人变英雄的剧本不都是这样的桥段吗?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困难时,潜意识地也会只看到三棱镜的其中两面: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
只有真正开始思考以后怎么做并付诸行动,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转动。
其实橙子比那时候的我已经强多了。面对欺负,虽然他目前可能还不能想到要怎么避免,但他至少很快就能放下,能在当天的日记里自然而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进步。
慢慢来,生活会他、给我们答案。
往期回顾: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
听吴军的《硅谷来信》之人生五件事,我明白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道理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6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144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今天看了一本教识人的书,叫《看人的艺术》。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识人断物。也就是说,通过你的随身物品或所处的空间信息,识别推断出你的行为和特征。
怎么说呢,这本畅销书的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太推荐大家花时间去看,可能一部分是翻译的原因。
实在感兴趣,看看我这篇文章或者豆瓣书评就好了。
本书记录的是作者山姆·高斯林博士通教授,通过对几百个人的房间信息进行跟踪和研究,得到样本数据,包括行为轨迹以及痕迹行为,输入一个简称OCEAN
的模型,来得到物品所属人物的相关个性信息。
OCEAN
的模型把人的一个性格分成了五个方面:开放性(O
)、责任感(C
)、外向性(E
)、宜人性(A
)、神经质(N
),并给出了一套评分体系。
每个人在这个五种类型里面的分值可能都不一样,如果在某一方面的分值最高,就可以说拥有这方面的特性。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了一个评分,偏CA
。
我理解这本书其实就是大数据的挖掘应用。
通过观察来掌握到物品所属者的相关信息,来挖掘收集到信息与个人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留下行动的轨迹,体现在物体的摆放,穿着和走路的姿态等等。
所以有一些善于观察的人们,会利用自己的观察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来推断,逻辑推理一个某个人的一些行为和特征。
比如说通过一个所属者房间的物体的摆放,能推断这个人的政治倾向,他的一些习惯,还有他的一些偏好。
大数据时代下,这些信息会更加的突出,更加容易被人追溯到。
有一些公司收集到各方面的数据之后,就能建立起你这个人的画像,甚至勾勒出一个立体的你。
你的所有信息都被暴露无遗,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你的兴趣爱好,每个时间可能会做什么等等。
他们甚至能完全推断出你下一步可能会做什么,他们用你的数据具体干了什么,你不知道。
他们比你更懂你,你就像一个完全透明的人。
你不觉得很可怕吗?反正我是觉得很可怕。
那要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目前我能想到两个对策。
第一,要尽量减少个人隐私的泄露,注重自己的信息的保护。包括用不同的账号登录不同的应用,不要透露你的具体行为,少在网络上留下你的踪迹。
第二,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迭代进化。这样不会成为一个固定的人,也不容易被大数据通过以往的信息来推断你当前的行为。
被电子产品包围下的孩子们,更应该提醒他们注意个人的隐私。
尽早灌输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告诉一些具体保护的办法。比如自己手表和手机上的APP应用,能不提供位置信息的都不提供;公共场合使用过的数据及时销毁等等。
技术是把双刃剑,看掌握的人如何使用。
人工智能下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或者至少知道一些这种识人断物的能力,包括在跟人交流、打交道时候,能够更了解对方,分辨出哪些人是值得合作和交往。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过多地被暴露在大数据下,维护属于人的那一部分宝贵的自由。
(2023年6月20日记录,2024年2月19日修改)
往期回顾: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5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跑读写冥”的终身学习者。
大年初九,恭祝开工大吉。
今天分享橙子2023年7月一篇在二年级时的日记。
(为了鼓励橙子每天回顾并记录自己的经历,我在做一个“橙子日记”系列,持续分享他的AI+语音及文字日记,锻炼他写作能力的同时,用文字见证他的成长。文章已征得橙子同意后发布,所有赞赏均转交给他本人)
本文共1585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就快要放暑假了,记录一下昨天和今天的事情。
昨天被两个大哥哥欺负了一下,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后面我详细说。
先说下昨天我们学校组织的多元测评主题活动。
昨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到教室了。
突然,我听到广播里播放的竟然不是我们熟悉的铃声,你知道播了啥吗?
“一飞冲天,到世界各地……”。
哎呀,笑死了,搞个活动,你直接播那个主题音乐是吧。
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开始了美术手工课。
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和超级飞侠相关的头饰,我们做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大部分是乐迪,还有一些是小爱。
我觉得那个龚bw做的(头饰)最搞笑,乐迪不像乐迪,没有嘴。我觉得有点像乐宝,但是他做的乐宝整面都是脸,眼睛都看不见了。
后来,我们各自带着自己手工做的头套,参加了超级飞侠主题的多元测评活动。
傍晚,我就去上机器人课了。
上课的时候,我把电脑放在了一个机器人不会碰到的地方,就是在地图起始区域附近。
但是有两个一同上课的大哥哥觉得不能摆在那里,因为前面要过一个城墙,他们觉得离远一点好一点。
然后我就反驳了两句,他们就直接把我的电脑摔到地上了。
幸好电脑还没摔坏。
我感觉被欺负了。
然后是就简单的上完课之后就好了。
(橙子旁白:如果可以时间倒流的话,我当时直接举报他俩)
再讲一下今天的经过。今天周六,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出去骑自行车,一直骑到中午。
下午两点钟去上(机器人)课,上课的时候我学会了在PCL2
里面安装MOD
的方法。
就是先在网上选择一个你喜欢的MOD
并下载下来,记得摁R
,摁了之后再安装一个版本。它有两种版本,一个E
结尾的,一个F
结尾的。我记得E
结尾的是一个铁针,F
结尾的是一个卷轴。
先不管这么些,就是你按照E
结尾的来安装。下完之后就点开模式设置,再点版本设置,然后再点击MOD
管理,再打开MOD
文件夹,会看到一个打开MOD
文件夹的按钮,你再把你刚下的MOD
拖到MOD
文件夹里就行了。
我就按这个步骤成功地安装好了,打开游戏界面,看到新增了几个铲子一样的小东西。
弄完我和爸爸就回来了。回来又骑了一会车,爸爸给了我15分钟玩我的世界。我就教爸爸怎么下MOD
。
这次我下的是一个改良工作站的MOD
。原来的工作站是有工作台和熔炉的,但是这个MOD
有更多的东西,他加了一个改良工作台,看起来跟之前的工作台差不多,但可以存储东西。就是你把东西放在上面的话,存储退出之后,它可以保存起来显示在那个方格里面。
但是那个工作台有个缺点,就是它没有绿书。绿书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要如何合成哪些东西,类似于说明书,我也没太研究清楚它合成的方法。我看到改良工作台可以合成的东西有工作台,熔炉,烟熏炉,高炉、唱片机、织布机、制图机等。
玩完我们就上床睡觉了。
(2023年7月1日记录,2024年2月18日排版)
往期回顾: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2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本文共944字,阅读仅需要2分钟。
我的办公室不大,一共有六人位,但人员一直在流动。
去年有段时间,我的邻桌坐过一位爱看书的小姐姐,她的办公桌上总会有两三本在读的小说。
她空闲的时候,就会安静地埋头在书香里。
今天分享的这本“夜莺”,正是她最近才看完的书,说特别推荐,于是我跟她借过来。
果然,五百多页的书,我仅花了三个午休时间就给看完了。
当翻完最后一页,我的思绪仍停留在书中描述的世界里缓不过来。
借来的书看得都比较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小说的情节丝丝入扣,拿起就忘了时间。就像追剧一样,紧凑的剧情推动我不停往下翻页。
这是一部关于二战时期被德国纳粹侵占下的巴黎两姐妹的故事。
没经历过战争的我们这一代,或许通过战争题材的影片,能片面感受一下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但敌人侵占下的老百姓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没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
这本书展现了侵占区里,那些用不同方式奋起反抗追求自由的人们。
两姐妹性格相反,人生经历也不同,但在战争到来之际,她俩用各自的方式反抗纳粹对民众的迫害。
妹妹在前线分批带领共一百多名同盟飞行员成功回自己的祖国,姐姐在纳粹的眼皮底下联络挽救了近20个犹太儿童,当然还有其他默默反抗压迫的人们。
他们就像婉转啼鸣的夜莺,刺破黑暗,给身处黑暗的民众以希望和方向。
他们的事迹和战场上抗战的士兵一样伟大,值得永远铭记。
在时代的大山面前,个人的生命轻如尘埃。
我们现在和平和生活,是前一辈前几辈拼了命打下来的,我们真是得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
有时候想想,生活中再大的琐事,跟生命比起来真是没什么。
如果真的打战,如果遇到同样的压迫场景,我相信,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会拿起各自的武器奋起反抗,来争取和平和宝贵的自由。
(2023年3月11日记录,2024年2月17日修改)
往期回顾: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